感受思维碰撞产生的涟漪之美
——蒋网健名师工作室活动之同课异构
2016年12月6日,蒋网健校长带领名师工作室成员走进青阳二中,围绕“几何入门教学”进行研讨。本次活动先依次由青阳二中的诸玉香、江阴初中的王琴两位老师同课异构为与会专家及教师展示了《6.1 线段、射线、直线》一课,然后由南菁初中的吕小兵、江阴一中的钟珍玖两位老师对两节课分别进行点评,最后由蒋网健校长作指导性发言。此次活动让与会者沉醉在美的享受中,现笔者将自己的感悟与各位分享,虽不如身临其境,但聊胜于无。
内外双修,其为一美。两位时尚美女有着天然的优势,让孩子始终保持着较好的精神状态。而她们的语言之精炼、设问之精准、启发之智慧、板书之整洁无不在展示她们的内涵之美。诸老师在黑板上任意画了两条线段,让学生比较大小,当学生用观察法、度量法解决该问题后,老师简单一句 “如果线段是可以移动的”,立刻让学生将该问题与长方形的长宽比较联系起来;王琴老师在探究“若AB=BC,则点B是AC的中点”时,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思考动态的展现出来,原来没有“启而不发”,只是缺乏智慧的启发。诸如此类,两节课中有很多这样的细节,不再一一列举。
构思之巧,其为二美。两位老师都是用了教材中的问题情境,诸老师叠合线段的过程中联想到圆规,引发尺规画图,用尺规画出线段的二倍引出线段的中点;王老师通过使用工具、操作、现象等几个维度比较度量法与叠合法的异同,然后辨析线段和差,通过几何画图引出中点,辨析中点概念,最后例题教学。诸老师的环环相扣,王老师的步步为营,两位老师将预设与生成、知识与能力间的辩证关系演绎到了极致。
完美的残缺,其为三美。用蒋校的一句就是“听课第一节课感觉就这样上挺好的,听了第二节课感觉这样上也挺好的”,但理智辨析会发现两位老师有共性,譬如“要让学生多说”等,但也有很大的差异,譬如如何统一“螺旋上升”与阶段目标之间的矛盾;如何统一“想讲…,还想将…”与一节课只有40分钟之间的矛盾;如何统一新理念与教学质量。这些问题中,肯定会有取舍,而如何取舍则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对教学价值观的取向。所以这两个节课确实是好课,让人感觉回味无穷,也引发了与会者无限遐想,让人感觉意犹未尽!
评课环节,经典在延续。吕老师从几何入门学习上的三大难点:语言、推理、图形着手分析诸玉香老师的课,从“仿射几何”与“欧氏几何”差异谈学生的认知特征。钟老师从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及学习者的心理特征三个维度评王老师的课、谈几何的入门教学。两位评课老师的“基于实践谈理论”、“运用理论再实践”的务实、科学的评课方式,提升了此次活动的意义的价值。
最后,蒋网健校长从方法提炼、环节设置、教学评价、板书设计、新问题的出现(圆规)、资源与信息的补足及课堂教学的变式几个方面对两节课进行了全面的比较,提出了一些具体问题,譬如“学生的已有经验是什么”、“尺规画图等环节的教学目标该如何定位”等。通过这两节课的剖析,折射出几何入门教学应该关注的事项等。
收获满满、意犹未尽是参加本次活动的所有老师共同的心声,教研无止境,让我们携手漫步在永无止境的教学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