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谈教师的自我修养
《论语》用现代汉语说,是孔子弟子及后学对孔子言行的记载,共二十篇,一万一千余字,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它的思想内容、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早已融入我们民族的血液,沉淀在我们的生命中,熔铸成我们民族的个性。暑假里我开始翻阅它,枯燥的文言文并没有让我放弃,在译文的帮助下,我读的有滋有味,本来模糊而又遥远的孔子形象,随着阅读的深入,随着透过纸张触摸他的一言一行,一个有血有肉的孔子逐渐清晰于眼前:他是一位因材施教、谆谆教诲的良师,知道每个学生的个性,子路性子急躁,他劝他三思而后行,冉有性情和缓,他教他闻义而行,不要犹豫;他是一个理想的热烈追求者,周游列国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不论遇到怎样的困厄也不退缩;他是一个语笑晏晏、知权达变的老者,像普通人一样有着喜怒哀乐,时光的流逝让他伤感“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高兴起来还会跟学生开开玩笑。在这些经典语录中,我选取了几句感受比较深的,并结合教师的自我修养这方面来和大家交流,所以我的读后感题目为:读《论语》,谈教师的自我修养。
子曰:君子不器。
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君子不要像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孔子认为君子不应该象器皿一样,只有一种用处。君子是孔子心目中具有理想人格的人,应该担负起治国安邦之重任。对内可以妥善处理各种政务;对外能够应对四方,不辱君命。所以,他认为,君子应当博学多识,具有多方面才干,不只局限于某个方面。而这句话放在老师身上也很合适。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科技飞速发展、知识激增的时代,信息量之大、知识更新之快,要求每一个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并付诸实施,这样才不会滞后于时代。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胜任自己的工作、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少年儿童,就必须在教会学生学习的同时,自身也要做一个永不停息的“小学生”。
长期以来我一直任教语文这门学科,并且固定在一个学段进行教学,因此很难有机会接触各门学科的教学,也较少机会熟悉本学科各学段的教材,习惯了求专而不思博,这篇小天地局限了我,也间接局限着学生。要想做到思博,做到孔子说的:君子不器,就必须从“单一型”教师向“全科型”教师转化,要求我们对一门以上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有广泛的理解,熟练掌握相关的技能、技巧。这些学科可以是与本学科相近、相关的,也可以是与本学科不直接相关的,由老师自己的特长与爱好而定。基本上特级教师身上总有一到两样特质为我们所折服,有的张嘴能唱,有的拿笔能画,有的口才好的可以现场脱口秀,有的表演功底深厚可以改行当资深演员。我们学校也有好多“全科型”老师,她们有的善琴棋书画,有的善诗词歌赋,上能顶天,下能立地,我要向他们学习,逐渐把自己培养成孔子说的:“君子不器”这样的境界。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孔子一贯主张谨言慎行,不轻易允诺,不轻易表态,如果做不到,就会失信于人,你的威信也就降低了。所以孔子说,古人就不轻易说话,更不说随心所欲的话,因为他们以不能兑现允诺而感到耻辱。老子也曾说:“轻诺必寡信。”。
这一点在我做为班主任时尤其感慨颇深。做人必须讲信用,班主任作为师长,作为班中的灵魂人物,尤其要做到言出必行,这样才会让学生觉得你是一个讲信用,值得尊重、相信的老师,那么,你说出的话必然会在学生心目中形成一定的份量,做到为学生所信,这也就有利于班主任工作的有效开展。在任班主任期间,我要求学生应该时时刻刻将校日常行为规范放在心中,将班级荣誉放在心中,遵章守纪、勤奋努力,争取使自身和班级都做到最好。而我自己在班主任工作中也尽力做到勤跑班级,勤抓管理,勤问班级事务,勤查学生学习情况,勤搞各项有益身心的活动,和学生一起为树立良好的班级声誉而努力。假如我“躬之不逮”,经常放空话,失信于学生,久而久之,我就刷爆了自己在学生中的信用卡,那么,班将不班。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继续用这句话激励、鼓励自己做一个信用百分百的人。
子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选择他的优点长处,跟从并学习;看到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就反省自己加以改正。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其善者而从之”是虚心好学,“不善者而改之”是勤于反思。
其善者而从之:
在我参加工作的每一天的点点滴滴里,忙碌伴随着充实,汗水浸润着收获。给我最多感动和快乐的是学生和老师,引起我最多思考和反省的是我的主阵地——课堂。想想当初青涩的自己,不懂怎样贴近孩子,不懂如何把握课堂,犹如一张雪白的白纸,单纯的可以,而虚心好学打破了这僵局,不懂怎样贴近孩子,没关系,去问经验老道的班主任,不懂怎样上课,没关系,去听学校的名师上课,我的第一位师傅徐丽君老师给了我不少的帮助,她的耐心教导让我受益良多,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一句句诚恳的建议,让我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不光是徐老师,低年级的老师们个个都是我的良师益友,她们的风格有的灵活多变,有的细致周到,都给了我不小的启发。在回味、享受、思考中,我进步并收获着。
不善者而改之:
反思是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最佳方法。可以从别人身上发生的事自省,也可以从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自省,反思我们的工作态度:今天的工作,是否尽了全力?有无浪费时间?反思我们的做事方法:对于今天所做的事情,处理是否得当,怎么做有可能会得到更好的结果?反思我们的工作进程:我今天做了多少事,有无进步?有无完成我既定的目标?反思其实是一种学习能力,反思过程就是学习过程。如果能够不断自我反思,并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到失败的教训和不完美的根源,做出纠正,这样就可以在反思中清醒,在反思中明辨是非,在反思中变得更加睿智。
虽然《论语》距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但其中的名言警句至今还被人们频繁使用,有着鲜活的生命力。很多的篇章有着较强的现场感,寥寥数语,人物场景和情态栩栩如生。读着它,你会恍然以为自己正置身孔门弟子中,聆听着孔子的教诲,并不会感到太多的时空和语言的隔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