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在研项目

周峰: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自筹课题教体融合:“省队校办”培养高水平足球后备人才的研究

发布日期:2017-10-10 21:40:12     来源:zhoufeng
二、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报告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足球运动的发展发表重要讲话。2015年2月中央深改组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指出“青少年选手首先是学生,其次才是运动员,鼓励学校主办以学生运动员为主体的高水平运动队,培养全面发展的竞技体育人才”。
1、教体融合  本课题中指的是根据体育和教育的特点和优势,将高水平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体系融入到学校培养体系之中的一种足球后备人才新型培养模式。教体融合源于上世纪80年代“体教结合”的竞技体育发展战略,是为解决“体教结合”实施过程中“两张皮”、“两条路”、“两条腿”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和“体”的资源优势,使“教”和“体”从“结合”走向“融合”的新模式。这种模式通过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的融合、竞技体育和学校教育的融合、运动训练和文化学习的融合,使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与运动员训练成长的全过程紧密结合,“足球踢得好、学习也很好”,从而提高学生运动员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运动员素质的全面化,实现高水平足球后备人才的成长。
2、省队校办  本课题中指的是有效整合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的资源优势,将省青少年足球队由学校承办,通过资源整合优化,方式灵活多元培养高水平足球后备人才的一种创新机制。本课题中,特指“江苏省1999—2000年龄组男子足球队”入驻我校的一种模式。通过国家示范高中的我校和省体育局联合办队,分工合作、形成合力,经费、训练等由省体育局负责,场地、学习、生活管理等由学校负责。一方面解决了学训矛盾,促进了运动员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丰富校园文化,提升学校影响力和知名度,实现学校教育和足球发展的双赢。
3、高水平足球后备人才  本课题中指的是教体融合、“省队校办”的培养目标。这种目标是通过足球技能与战术科学系统的训练、综合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使具有一定足球运动天赋的青少年,成为省队、国家队的后备队员,乃至成为对中国足球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的优秀运动员。
4、教体融合:“省队校办”培养高水平足球后备人才的研究  指的是依托我校江苏省体育与健康课程基地及江苏省足球后备人才重点学校的资源优势,按照中央深改组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要求,以“江苏省1999—2000年龄组男子足球队”入驻我校的实践为分析个案,依托我校省课程基地资源优势,从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规律出发,通过“省队校办”,实现教体融合,以教体融合为模式、以“省队校办”为主要方式,整合优化资源,促进高水平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从而使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得到协调发展。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目前,关于青少年足球的研究较多,笔者查阅了大量有关青少年足球研究的论文与相关专著,并通过网上检索《中国期刊网》,发现目前有关青少年足球方面的研究主要侧重在如下四个方面:
(1)我国现阶段的青少年足球业余训练管理体制及发展对策的研究。通过研究相关的训练及管理机制,在培养青少年后备人才时做到合理的训练管理及管理部门在制定相关法定法规时,考虑到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制定相对应的政策。
(2)我国某一地区的青少年足球业余训练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的研究。研究认为必须下大力气抓好基层足球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实施三级管理机构,淡化成绩,尊重规律,改变青少年足球训练体系沿袭成年训练体系的思路,立足基层,扩大普及,积极开展青少年业余足球训练活动。建立有利于不同层次、不同水平选拔上升的管理体制,把普及与提高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推动中小学足球运动的开展。
(3)国内外有关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科学选材与训练方面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对优秀青少年男子足球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的研究分析,探讨在选材方面尽量避免走弯路,坚持训练的科学性,为寻找好的足球苗子提供参考依据。
(4)国外有关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管理法规与培训体制方面的研究。如徐金山的《对日本青少年足球发展进程的研究》中提到日本足协的工作任务集中在高水平选手的集训、青少年的培养和教练员培养三大块,而这三项工作必须建立在“普及”的基础上,普及工作包括组织建设、足球俱乐部建设、对基层组织的资金援助、学校及社区足球运动的开展以及国际交流等。
2、研究价值
目前对校园足球及教体融合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对普通中小学开展教体融合,培养高水平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方面的探讨不够深入与丰富。
本课题的研究,试图较为客观地总结教体融合的实践、经验及启示,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探索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寻求教体融合发展的一般性规律。通过研究,充分认识竞技体育在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和教育对造就合格竞技体育人才的重要作用,大力发展以教育为保障、以运动训练和竞赛为主要手段的学校竞技体育。明确以教育系统为主,鼓励学校主办以“学生—运动员”为主体的高水平运动队,把运动训练和竞赛融入学校,真正做到教育和体育两条龙并拢、一条龙腾飞,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的竞技体育人才。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1、研究目标
(1)进一步深化教体融合重要性的认识。“失去体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失去教育的体育将走向歧途”。通过教体融合,使体育回归教育,以体育为方式达到培育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2)进一步优化教体融合资源共享的途径。“资源共享、责任共担、人才共育、特色共建”,教育部门要利用各项体育资源,推动学校体育的开展;体育部门要借助教育的力量,进一步适应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的需要,提高高水平后备人才培养的质量。
(3)进一步强化教体融合对优秀后备人才培养的力度。要大力引进优秀教练员和优秀运动员进校园,逐步把运动队办在学校,让优秀运动员甚至世界冠军从校园里走出来。
(4)进一步激化教体融合对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路径。通过体育教师和省派足球教练共同探索教学与训练的有机结合,形成学习共同体,有效激活体育教师专业成长欲望,营造适合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环境以及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
2、研究内容
(1)“省1999—2000年龄组男子足球队”入驻我校“省队校办”的现状调查和效能分析研究
研究要点:①高水平足球后备人才“省队校办”总体情况调查;②“省队校办”运作的成功经验调查分析;③“省队校办”运作培养高水平足球后备人才存在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2)教体融合的内涵特质及与高水平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关系研究
研究要点:①教体融合的内涵研究;②教体融合与高水平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关系研究;③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实现教体融合的可能性分析研究。
(3)“省队校办”实现高水平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教体融合的整体设计研究
研究要点:①“会学习的球员、会踢球的学生”的训练与学习的统筹研究;②“省队校办”实现教体融合的校本课程研究;③由高水平足球运动队进入校园辐射作用形成的校园足球文化研究。
    (4)“省队校办”实现教体融合的高水平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支持体系研究
     研究要点: ①积极推进教体融合、省队校办的相关制度研究;②借助足球运动大发展的机遇,推动普及青少年足球运动的研究;③制订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行动纲要,完善青少年足球竞赛体系研究。
    (5)“省队校办”实现教体融合的高水平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个案研究 
    研究要点:①“江苏省1999-2000年龄组男子足球队”的入驻我校高中三年训练学习实践的优秀学生运动员成长经历个案研究;②“省队校办”实现教体融合的高水平足球后备人才培养运作机制个案研究;③“省队校办”的高水平足球后备人才重大赛事个案研究。
3、研究重点
教体融合的理念发展来源于“体教结合”。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体教结合”作为竞技体育发展的战略,培养了许多高素质的运动员。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亟待研究的问题,如两套系统之间的矛盾、重“体”轻“教”、“路径依赖”等。为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要从“结合”走向“融合”,使“教”和“体”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相互协同、相互整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二者的资源融合优势,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运动员。
本课题拟通过对教体融合进行实证性研究,从实践中探寻突破“体教结合”发展瓶颈的路径,从而进一步揭示教体融合是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共同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竞技体育人才的新型模式,也是未来竞技运动发展的必由之路。
(1)教体融合的实践性研究。总结教体融合的实践历程,探索教体融合的发展路径。
(2)教体融合的启示性研究。分析教体融合的成功经验,探寻教体融合的发展借鉴。
(3)教体融合的探索性研究。探析教体融合的问题不足,探析教体融合的发展对策。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研究思路
在总结和借鉴国内外有关“体教结合”的研究成果以及国内外有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方式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江苏省1999-2000年龄组男子足球队”的入驻某校高中三年训练学习的实践,探索建构“省队校办,教体融合”培养高水平足球后备人才的双赢模式及规律,为基础教育阶段“名校办名队”提供可复制的做法和经验,不断开创具有江苏特色的并具有现代意义的教体融合工作机制和模式。
2、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16年9月—2016年10月
A、成立课题组,进行分工
B、理论学习,收集资料
C、撰写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2016年11月—2018年4月
A、制定具体研究计划并实施具体研究工作
B、召开相关的座谈会,进行个别交谈、问卷调查等。
C、制订《学校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行动纲要》,编写校本教材、撰写论文等。
(3)总结阶段:2018年5月—2018年7月
继续收集课题研究资料,完善各项统计数据,整理论文,开展课题自评,找出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解决,为课题结题做准备。 
(4)成果展示阶段:2018年10月—2018年12月
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邀请专家对研究成果进行鉴定,接受课题专家组的终期评估鉴定。
3、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梳理国内外有关“体教结合”的研究成果以及国内外有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方式、方法。
(2)调查研究法,了解江苏省1997-1998年龄组、1999-2000年龄组男子足球队的学习训练情况,为运动队存在问题的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3)行动研究法,将研究制定的实施方案贯彻落实到球队具体的训练教学中,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边提升,通过应用进一步完善研究过程,丰富研究成果。
(4)经验总结法,通过培养运动员过程中具体情况总结,使之系统化并上升为有益经验。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1、主要观点
 (1)教体融合是培养高水平足球后备人才的新型模式。以教育为保障,以运动训练和竞赛为主要手段,把运动训练和竞赛融入学校,探索一条校园足球发展的新路。
(2)教体融合是整合优化教育体育系统资源配置的有效方式。一方面可以解决学校少经费、缺专业教练等困难,同时也可缓解体育局缺文化教育资源、缺场地等限制;另一方面,高水平运动队的进入也丰富了学校的校园文化,使学校和体育局在合作中获得双赢。
(3)教体融合是合理统筹球员学习与训练的重要途径。通过“省队校办”强化文化知识的学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传统体制下运动员不可调和的学训矛盾。在不影响专项训练以及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体育技能和整体素质的前提下,保证文化课教学与普通中学同步,课程设置与高考衔接。
2、拟创新之处
(1)突破传统的“体教结合”理念,树立新型的“教体融合”理念。传统的体教结合,是要将学生纳入竞技体育体系,先是运动员,而后才是学生。而现在的教体融合,以教育系统为主,明确青少年选手首先是学生,其次才是运动员。通过鼓励学校主办以学生运动员为主体的高水平运动队,让体育回归教育的本原,通过学校课余训练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2)总结分析教体融合的生动实践,努力建立新型课余训练体系。教体融合培养高水平足球后备人才的实践,对于基础教育阶段“名校办名队”积累了一定可复制的经验,具有较强的前瞻性与启示性。在研究过程中,试图通过教体融合培养高水平足球后备人才模式的研究,建立起新型的培养、训练、输送人才的完善课余训练体系,为实现足球强省的目标而努力。




(六)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阶段成果(限5项) “省队校办”培养高水平足球后备人才的现状调查和效能分析 调查报告 2017.3
“省队校办”优秀运动员成长分析 调查报告 2017.6
“省队校办”教学训练情况分析研究 文本资料 2017.10
学校和体育局合作状况分析 文本资料 2017.12
教体融合与高水平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关系研究 文本资料 2018.4
最终成果(限3项) 教体融合:“省队校办”培养高水平足球后备人才的研究 结题报告 2018.12
近年来“省队校办”比赛成绩及向上输送情况的分析 文本资料 2018.10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展示及校园足球校本课程 光盘汇编 2018.11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包括:①主持人除外的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研究基础,包括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文献搜集、调研和相关论文等;③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1、组织保障
该课题中的学校是江苏省首批要办好的95所重点高中之一,是江苏省体育与健康课程基地、江苏省培养足球后备人才重点学校。本课题旨在进一步发挥课程基地和重点学校的辐射作用,从而更好地促进教体融合的发展。近3年来,学校在课程基地建设中,紧紧围绕创设体育与学科独特的教学环境,突出核心教学内容的模型建构,开发丰富而有特色的课程资源,构建了校园足球创新发展的平台,较好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江苏省课程基地建设提供了有益经验,同时也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丰富实践和发展启示。
2、成员保障
课题主持人是市级名教师,江苏省优秀足球教练员。2014年7月带领学校足球队代表江苏省参加在上海举行的全国第十二届学生运动会男子足球比赛,获得亚军,创造了该赛事江苏省男足的历史最好成绩。课题主持人成立了“体育与健康名师工作室”,工作室现有成员20多人,遍布市区各中小学,其中有无锡市及江阴市的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新秀)、科研能手(新秀),为课题的顺利开展可提供全方位的支持。课题主持人曾主持过《体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实验研究》市级课题研究,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动作发展视角下的滚翻类技能教学设计研究》课题组核心成员。近年来,在各级各类期刊发表过数十篇论文。
课题组核心成员中不仅有高级教师和中高级教练员,还有江苏苏宁足球俱乐部专职教练员;不仅有校级领导,还有行政中层和教研组长。他们都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水平,定能胜任课题研究中的各项工作。
3、文献保障
课题组成员每年都有相关论文发表和课题研究。2013年3月江苏省97-98年龄段U15男子足球队入住学校,课题组成员已对足球队进行了跟踪分析,并取得了教体融合的第一手研究资料。学校的网络建设很完备,能保证课题组成员顺利查阅和获取有关资料。
4、经费保障
学校将全力支持课题的开展,保证解决课题所需的一切经费。包括资料费、调研费、专家咨询费、研讨会议费等。
5、运行保障
课题主持人实行分层管理,定期汇报、交流,每月一次课题组会议,每学期举行一次成果交流展示活动。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邀请专家对此课题进行跟踪、督促,定期评价教科研成果,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技术支持:江苏迅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