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沟通艺术主题研讨讲座(江乐)
家校沟通艺术主题研讨江乐讲座
那么这个研讨真的是一个老话题,我记得我刚刚工作的时候,我就参加过在华市实验小学举行的,由班华教授亲自主持的家校沟通的问题。我记得当时我还作为班主任老师代表去发言,如今我感觉我已经是人到中年,就经历了这么漫长的岁月,这个话题其实始终在我们研究的领域当中。
这个家校沟通我们很重视,但是却一直会有新的问题、新的矛盾出现在我们眼前。就如这个学期,应该说有很多的案例,很多的新闻让我们一线教师触目惊心。
比如说9月份,武汉一位初中生,被妈妈在学校打了几个耳光之后,就从教学楼上直接跳了下去。那么这个事件其实引起了广大的关注,有很多的教育家,包括方方面面的教育研究者对此都发表了自己不同的看法,那么人民教育上有这样一篇评论,应该说给我们一线的老师很多的思考。这里面他提到一个细节就是说当时这位孩子与两名同学玩扑克牌,而这个孩子的母亲是被邀请到了学校进行配合教育,那么这个家校互动其实是一个非常常见的方式。把家长请到学校里来,这也无可厚非,但很多的时候可能我们没有去站在家长的角度上去考虑这个问题。人到中年,其实本身家长面临着方方面面的压力,那么家长与学校的这样一种沟通是适度参与还是深度参与,甚至是过度参与,这对我们来讲是一个值得关注,或者说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问题。同时最后专家提出的观点,我觉得很值得我们去铭记。在事发的语境当中,就是说我们先看这个孩子他为什么这么冲动的从楼上跳了下去,那是因为一个青春期的孩子在大庭广众之下受到了侮辱。大家看到那个视频,母亲非常的恼火,就是连续大概有5个耳光,周围有很多同学在走廊里走过,孩子会觉得没面子,自尊受损,所以直接就转过去跳下去。而母亲在这个情况下,其实是不是也是相同的角色?因为孩子的不当行为她被叫到了学校,在这种程度上其实她也觉得自己是没面子,甚至是觉得很丢脸。其实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心态,其实在这里我们是不是有相同的体会?
我们在学校我们是老师,但我们经常也是以家长的角色出现在孩子的学校里,我想这种体会我们能够深刻的理解。
再比如说就前两天新闻也是闹的沸沸扬扬的,就这个爸爸,一个男家长,他发布了一个短视频,说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我们能够读到他积累了很久的一种怨恨,一种委屈,一种不满,不管怎么样,要表达自己这对这一个家长群,对老师这样一种要求过多之后的愤慨。那么关于这个,人民教育上,我非常关注人民教育公众号,最近它其实出现了一系列关于家校沟通方面的文章和剖析,不得不给我们一个警醒,家校沟通不容忽视,包括这里面也出现了微信群的六大原则,大家也可以去搜索看一下,包括这个我看最近转发的也特别多,《致家长——最好的教育就是家长与老师肩并肩》,这里面的剖析这篇文章很长,大家可以去看一下。那么我想我拿出来的这几个案例可能就是以学习为例,它只是我们家校沟通矛盾当中的沧海一粟。
今天我们范校陈校都在,作为我们,包括德育处领导,其实还可以发现,家长投诉的这个内容在家校沟通当中的内容的占比也是非常大的。所以这个问题是值得我们去重视并且去突破的一个难题。因为我们谁都清楚,只有突破了这样一个难点,我们这个学校的教育才会真正的发挥实效,才能真正的实现我们的教育初心。
试问家长跟学校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矛盾,其实也是有原因的。从大的方面来看,其实家校之间它存在着6个方面的矛盾,今天时间关系我就简单的给大家罗列一下,第一个是角色差异引起的矛盾,对孩子来讲,我们是教师,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群体,我们对学生可能更多的是公事公办,例如你错了我要批评你,例如你考得不好,我要想方设法帮助你把成绩搞上去,所以很多可能更多我们对孩子,我们对学生是理智高于情感,这是我们的教师角色。因为某一个孩子对我们来讲可能是四十五分之一、五十分之一。而对于家长来讲,孩子就是他的百分之百,当然现在可能有了二宝,那也是百分之百,同时家长对孩子更多的是亲子之爱,骨肉之情,所以更多的时候他是带着情感,更多的是一种亲情,所以他在处理问题,他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更多的是情感高于理智。这是第一个矛盾。
第二个是评价内容不同引发的矛盾。我们老师看孩子更多的看的是什么?学习。学习习惯、学习行为、学习成绩评价相对是比较单一的,而家长看孩子可能学习只是其中的几分之一,我们也是妈妈,我们也是爸爸,我们看自己的宝宝对吧?怎么看都觉得是全世界最长得最帅的孩子,是长得最可爱的女儿,而我们更多地看到的是很多元的,包括他长得怎么样,他性格怎么样,他对长辈怎么样等等,所以这些评价是完全不同的角度,这里面是有着冲突的。
第三个矛盾是会缺乏换位思考引发的矛盾,我们可能更多的是站在我们的角度,要求家长要配合我们的教育,例如我们会联系家长说孩子作业没有完成,我们希望看到的是什么?你家长应该配合我们的要求,让孩子能够及时地认真地完成作业。而对于家长来讲,他会面临着不同的困惑,第一上班的时间,第二辅导的能力,第三他跟孩子之间沟通的时效性等等,可能他也按照我们的要求去做了,但是他并不能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复,所以这里面可能就出现了矛盾,我们认为家长不配合,家长认为你老师都是把责任推到了我的身上,我已经努力了,但是孩子的成绩孩子的作业还是没有达到你老师的要求,所以说这种情况是最常见的,家长和老师之间经常是互相责怪。
第四个是功利性态度引发的矛盾,我想我们作为班主任,任何老师最有体会,我们一般什么时候会联系家长?是孩子获奖了?是孩子考得特别好?no,往往是有问题了,出现了较大的问题。家长在跟你老师联系的时候,沟通的时候往往都是叫被请。其实这里面大家是都有着不同的情绪,老师带着怒火,家长带着恼火,像刚才视频中武汉跳楼的妈妈,大家能看到她气势汹汹满腹怒火冲向孩子的那种心情,我想这就是功利性态度引发的矛盾之一。
第五个是印象失真引发的矛盾。什么叫印象失真?就是指传播的不连贯性或者说失误,比如我们孩子回家会跟家长交流,今天老师怎么批评我的,可能他是片段性的,片面性的,可能是选取了我们这么多跟他交流当中的一句话,而家长听到的这一句话代替了你所有的教育内容。这就是传播的失误,传播的不连贯不连续性,这也是非常常见的现象。
最后是情感障碍引发的矛盾,特别是出现在哪一类学生身上,我们所谓的进步特别慢,表现特别不理想的学生身上,因为对于这些孩子,我们班主任包括任课老师花了大量的心血,花了大量的时间,但是我们却发现他不断地在反复同样的错误,而家长也同样是这样,反复地被叫反复地付出努力,但是最后我们都会发现,我们都没有看到想看到的结果,在彼此的情绪上其实都存在着一种不愉快不开心。像这样的一种情感障碍下,我们老师和家长之间任何一点火星可能就会引发一场大火。所以作为我们老师应该很客观理智全面地来了解家校发生矛盾的一些背景和原因,那么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作为我们是教育工作者在家校沟通的这一项工作当中,我们是有责任要去承担主动的,甚至是引导性的这样一种角色,所以今天我们来探讨这个话题,非常的有必要。我这个头有点长,下面我就要把这个话筒交给我们项目组的三位成员,我们方静、袁君琳跟我们朱茂梅将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来跟大家分享不同的状态,不同的问题下,如何采取不同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