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究学习模式”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发布日期:2021-07-29 19:46:30
来源:liujian
“自主探究学习模式”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仿毕加索画《戴帽子的女人》作者:刘逸洁 指导老师:李艳玲
随着美术新课程理念的蜕旧更新,教师角色以及在教学中的学习内容设计、分配、规划都应作出深刻转换和调配,要求更适合学生的学习接受,更适应学生的心理、生理的成长和发展。这种转换是教师伴随着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实质性推进和现代课程的新成长中发生的,是教师面向教育未来的发展性建构,使之从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之权威向与新课程同步成熟的"平等者中的首席"作战略性位移。教学是师生的双边交流活动最直接的体现,教师与学生是应该建立平等合作互动的关系。教师是教学情境的创设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生心语的倾听者和积极的反映者。而学生是具有情感,个性和有尊严的学习主体,具有自身的自主性。
美术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求,改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唯一主角的现象,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我们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体现自主学习的价值,意味着不仅将学生视作教育的对象,更应切实地将他们看作教育过程的平等参与者、合作者、教育与自我教育的主体。美术课的“自主探究学习模式”是在中学美术学习过程中积极调动学生思想的独创性,培养创造意识与能力,以达到“乐学”、“乐创”、“能创”的教学境界。翻开现在的中学美术课本,在内容设置上体现的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上倡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来感受和体验,达到对知识的需求和愿望。尊重、爱护学生,了解和沟通学生的心灵,解开学生的心灵密码,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点。这也正是每一位老师应该努力的方向。通过在学生学习引导上合理运用“自主探究学习模式”,来使学生感受到其中深厚的文化和永恒的艺术魅力,在教学实践中我在以下几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一、 通过激发学习兴趣,确立自主探究学习意识。
(一)运用多种不同的学习导入手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高涨的学习兴趣,是上好一堂美术课,引导学生对知识主动探究的良好开端。当每次新知识的学习开始,要考虑如何来调动学生主动自觉的学习动机。选择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这一内容下手,尽量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结构结合在一起。比如在欣赏外国绘画艺术时,有一节课讲“构图”,在导学中所举的例子是些漫画。这样的导学设计思路是,首先学生们对漫画是相当感兴趣的,其次有部分学生能从中学到一些漫画构图的知识,有助于他们今后的练习。通过这堂他们都比较有学习欲望的课堂,学生们学到不少知识,理解和掌握了水平线构图,垂直线、斜线构图,对称、均衡构图等这些构图的基本形式和规律。更了解到这些看似简单的画面中竟然有如此的奥妙,不同的构图形式可以表达出画者不同的思想情感。从而举一反三,学生在欣赏一些名画的过程中也就能体会到“构图”的巧妙之处。
(二)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除内容的选择之外,课堂的气氛营造和师生间和谐的关系调节,都是能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主动学习欲望的关键。比如上《外国雕塑欣赏》,先让学生观看了一段雕塑的录像,在精美的雕塑作品和动听的音乐下,学生们有了一种对美的享受的乐趣。学生会很兴奋,课堂一开始,气氛就变得热烈起来了。
《自己漫画像》一课中,为了避免单一的教与学,我提议进行一个分组小游戏。请学生自愿组成两组,每组3人。另外请一个学生做模特。规则:每组一人上台,在规定的时间内画模特的脸部,时间到换人,以接力的方式在一分钟内完成一幅漫画肖像。在这个游戏中要求了学生具有高度的概括能力,这也是漫画肖像的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学生在娱乐中体会,得到的印象会更加深刻。
二、 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奠定自主探究学习意识。
新教材的学习内容知识包涵量大,必须在教学过程中设立合理的教学环节,适当充实新的内容辅助知识。其目的就是要注重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创造思维和动手操作的学习、实践能力。
比如在讲《外国雕塑欣赏》的时候,我简单介绍了雕塑的造型是表达雕塑家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手段,然后请学生分组搜集资料,再引导学生派代表讲解。让学生主动切身体会到雕塑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的目光投向生活中去,发现美,创造美。并且提出让学生分组完成雕塑的造型练习。经过小组的探讨、研究、讨论、讲解,既体现了合作,又促使了相互对知识探究能力的竞争。同学们决定因地制宜,用自己的肢体来表现出自己的创意,把自己想象成一尊雕塑,摆出各种不同的造型。活动中学生们一个个兴趣盎然,思想像开闸之水,创意作品形式多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艺术节设计系列课程》中学习到人物造型和服装的设计,单纯的讲解和图片欣赏是不能满足学生求知欲的。我尝试着给他们提供了不同颜色的零碎布料,让他们根据已有的剧本,揣摩人物性格特点,在模特身上动手设计。这些看似简单的设计作品,却能表现出人物性格,表示出国度,时代,民族特点,表现演出的季节,时间,地点等,再加上学生们的设计夸张,使人物更具有了戏剧色彩。
三、 学和练结合,增强自主探究学习意识。
中学美术欣赏课的学习是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独立进行设计,学和练相结合。教师在这个环节只是以辅导为主,让学生能尽情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
在《自己的漫画像》这一节课中,学生们从来没接触过漫画肖像的画法,我在课堂上简单介绍了漫画肖像的几个要点:夸张、抓住对象特点等。在课堂练习的时候,允许学生自由发挥,只要能根据我讲的要点就可以了,画的是同班同学,同学们情绪高涨,用不同的绘画工具卖力地描绘着。最后的作业总的都还不错,有的笔法虽然都很稚嫩,但是都能抓住对象的特点,并且进行了大胆的夸张。看了画面,大体就知道画的是谁了。整个过程都是学生独立自主、主动积极完成的。
上完《外国建筑欣赏》之后,我又准备了一节设计制作课,请学生们利用废旧物品制作一个“理想中的家园”。大家在前一节课上欣赏完国外传统与现代的建筑之后早就跃跃欲试。既然老师给了他们这样一个展示自己设计思想的舞台,他们当然格外卖力,分组制作出了一个个别致的模型。经过学生的自主设计构思的作品体现的自身的创作灵感,更加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意识。
四、师生共同参与评价,提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
在“自主探究学习模式”中,总结评价不再仅仅是老师一个人的事,更主要的是由老师组织、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参与评价。通过评价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意识。
例在《趣味版画》一课中,我把各组的作业张贴在黑板上,让学生一起参加评议,大家面对那么新颖和精彩的画面时,由衷地发出赞叹。但是也有不少的意见,大家各抒己见,有的还上台来指正、修改。在这些评价说理中,大家巩固了先前学到的知识,鉴赏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要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必须要打破传统的“教”与“学”,摈弃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教育,提倡以教师为主导,做好学生学习的导向人,促使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育。才能引导学生开拓思路,去主动自主的探索知识,增强自主能力与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