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日报报道: “培养更多有责任担当的发明家”
发布日期:2016-12-06 10:58:45
来源:changjianqiang
全省唯一知识产权教育试点花落华士实验中学,该校学生已获400多项专利
“培养更多有责任担当的发明家”
本报记者 朱冬娅
日前,《中国知识产权指数报告2016》发布,今年的中国区域知识产权指数排名,江苏位居榜眼,仅次于北京。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在知识产权方面领先的省份,却把唯一的首批全国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放在了一所乡村初中——江阴市华士实验中学。十二年来,华士实验中学以低成本发明创造为核心的科技教育,已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学生产生的有价值的创造发明设想有3000多个,获得国家专利400多项。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上,学校已开始系统性地进行知识产权教育,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全国试点:知识产权教育初步形成完整体系
日前,记者来到华士实验中学采访。校园规模不大,设施也并不先进,就是这样一所被校内老师自嘲为“硬件不硬、软件不软”的农村初中,却成为了我省唯一的全国首批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
校园内的一个花圃里种着几株“东北刺五加”,周围还安着摄像头,原来这是学生们的物联网应用植物跨地区栽培研究项目,让东北特产的药材在江南的土地上成功生长。学生课余时通过专门开发的手机App实时观测植物生长、控制灌溉,还在校外村里包下两亩地种植刺五加,已有当地的餐饮企业有意购买药材加工。
一栋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二层小楼是学校的科技楼,午休时间,一群学生正在楼内一个废弃的大澡池旁测试自制的船模,下午他们还有一节每周一次的“创新与发明”校本课。课程教材由校内科技专职老师常建强编写,除了原创的“数学发明法”,教材还涵盖知识产权的基础知识。“只有保护知识产权,才能更好地激励创新发明。现在我们开展知识产权教育,就是为了培养更多有责任担当的发明家。”常老师说。
在华士实验中学,美术课会让学生尝试为家乡品牌设计商标,政治课会给学生讲述知识产权违法案例,课外还有相关知识竞赛,从师资建设、课堂渗透、资源建设等各方面,知识产权教育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
■辐射周边:青少年创客联盟带动上百所学校
学校的科技教育已经开展了十二年,一批又一批的“小发明家”产生出有价值的创造发明设想,学生们在创新发明过程中也深刻地体会到知识产权的价值。
作为全国试点,华士实验中学正将自己的影响力辐射到周边更多学校。通过课程交流,该校的“创新与发明”特色课程被带到本市其他中学,让更多学生接受知识产权基础教育。在江阴南菁中学推广课程后,一年内该校学生们申请获得了150多项专利。
由华士实验中学牵头的泛长三角地区青少年创客联盟,联合了江浙沪上百所科技特色学校,师生定期交流,切磋发明成果,传播知识产权保护创新的理念。
■服务当地:初中生为企业破解知识产权难题
华士镇大小企业云集,校长赵爱民经常向自己认识的企业家们“兜售”学生的专利成果。十年前,企业家们基本对此不屑一顾,“一群初中生娃娃能有什么发明”,如今,这种态度已经悄然改变,不少企业家主动来学校寻求合作。目前正在与学校合作的企业就有三家,有三项学生的专利被厂家使用,还有更多专利项目引起企业的兴趣正在商谈中。
两年前,学生顾沁文随爸爸到其朋友的厂里去,发现厂长正在发愁,因为他们生产的装修用龙骨由于承重力不足,销路不好。这时顾沁文想到自己在学校里学的数学发明法,灵感突然涌上心头,她建议把单卡龙骨变成双卡,看看效果。经过厂家实验,承重效果增加了12.5%,企业用顾沁文的点子申请了专利,产品投产后一下就打开了销路,现在是企业的优势产品。
不久前,镇上一家文具厂找到赵校长,说他们生产的一个订书机小零件被浙江一家公司投诉设计侵权。常建强师生团队花了一周的时间研究改变了零件的形状,同时保留原有功能,规避了专利侵权,完美地解决了企业的知识产权难题。
“华士镇是制造业重镇,教育一个学生保护知识产权,就能影响一个家庭的知识产权观念,继而推动整个镇、乃至整个社会保护知识产权、激励创新的氛围。”赵爱民说。
http://epaper.wxrb.com/paper/wxrb/html/2016-12/06/content_6066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