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教学设计
《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教学设计
江阴市长寿中学 张长胜
【摘要】 本节课讲述了怎样循序渐进的探究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串、并联电路的特点,通过教学课件和学生实验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关键词】课件 实验
一、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苏科版2015年5月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三章的第二节“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了解了电路的基本结构,简单电路的连接方法以及学会画电路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有关电路连接的不同方式——串联和并联。它既是对前一节内容的深入研究,又为学生学习后面的有关内容做了准备,所以是承前启后的一节课。本节的教材内容包括通过实验找到两种基本的电路连接方式、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教材编写有两个显著特点,一个是知识是通过引导学生实验探究获得,所以需要有学生的动手操作的实验和讨论分析过程,教学内容多,课堂容量大。另一方面本节内容设计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思想。
二、教案背景
虽然日常生活离不开电,但是电学内容对初中生还是比较陌生,对电路问题更是缺少生活经验,学习了第一节课后,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电路知识,对手电筒、家庭电路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及其特点并不清楚。另外对于初学电路的学生来说,正确连接较为复杂的电路,特别是并联电路,画出电路图都是不容易的,更不用说电路连接中的一些规范要求。初中生相对活泼好动,喜欢动手,所以本节课的实验探究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由于我们的学生能力本身就一般,如果要求学生自主实验,从而探究出串并联电路,还是比较困难,而通过实验对串并联电路进行比较更是要建立在学生能够正确连接处串并联电路的基础上,因此这节课对缺少基础的学生来说难度还是比较大,在教学中还需将教师的引导、指导与学生的动手、小组合作紧密结合起来。
三、设计思想
本节教学本着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原则,采用情景——问题的教学模式:即首先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实验探究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体会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设计策略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展示,协作实验等手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并在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中激发探索的兴趣。在串并联电路的基础上,利用去一个灯、添一个灯、短一个灯,观察令一个灯的变化情况,分析得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将开关放置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其作用的设计策略展开教学活动。
五、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1、知识与技能:通过自主探究,知道电路有两种基本的连接方式。通过探究实验的观察、比较,探究出串联、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在探究中,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在交流与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2、过程与方法:能利用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分析判断生活中电路的连接方式,让学生从物理走向生活,激发学习热情。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规律。
4、行为与创新:四个活动 (串并联电路研究方法相似)。
5、重点:认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及特点。
6、难点:并联电路的连接,归纳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六、教学方法
演示讲解、任务驱动、自主探究、生生互助
七、教学过程
你能设计出用一只开关同时控制两只小灯泡的电路吗?
请将你成功的连接方法在下列实物图中画出来:
方法一: 方法二:
图A 图B
如图___,把用电器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电路;
如图___,把用电器并列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电路;
并联电路中,电源两极到分支点间的电路叫干路,分支点间的电路叫支路。
比一比 |
你能归纳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各有什么特点吗?
1、如果在电路中去掉一只灯泡是否会影响其它灯的工作?
(1) 请你连接好串联电路,闭合开关,当两灯发光时,取下一只正在发光的灯泡,另一只灯泡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两灯发光时,添加一只正在发光的灯泡,另一只灯泡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两灯发光时,短掉一只正在发光的灯泡,另一只灯泡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1: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的工作_________________。
(2) 请你连接好并联电路,闭合开关,当两灯发光时,取下一只正在发光的灯泡,另一只灯泡____________________;当两灯发光时,添加一只正在发光的灯泡,另一只灯泡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两灯发光时,短掉一只正在发光的灯泡,另一只灯泡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联电路短路会烧掉电源的,该实验只能说不能做)结论2: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改变开关在电路中的位置,它对电路的控制作用相同吗?
(1)请断开开关,将两灯连接成串联电路,把开关分别接入图中A、B、C三个位置,注意观察闭合开关前后的现象,
将你观察到的现象填入以下表格:
开关 灯泡 |
A位置 |
B位置 |
C位置 |
|||
断开 |
闭合 |
断开 |
闭合 |
断开 |
闭合 |
|
L1 |
|
|
|
|
|
|
L2 |
|
|
|
|
|
|
结论3:串联电路中开关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改变开关的位置,控制作用_________。
(2)请断开开关,将两灯连成并联电路,把开关分别接入图中A、B、C三个位置,注意观察闭合开关前后的现象,将你观察到现象填入以下表格:
开关 灯泡 |
A位置 |
B位置 |
C位置 |
|||
断开 |
闭合 |
断开 |
闭合 |
断开 |
闭合 |
|
L1 |
|
|
|
|
|
|
L2 |
|
|
|
|
|
|
结论4: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开关控制__________,支路中的开关控制___________,开关在干路和支路上的控制作用__________。
通过实验现象的比较,请你分析造成两种电路基本连接方式的不同特点的原因: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考考你 |
1.教室中的日光灯是如何连接的?为什么?
2.节日小彩灯是怎样连接的?
3.家中的用电器是如何连接的?为什么?
4.冰箱的压缩机和冷藏室的照明灯之间是怎样连接的?
5.路灯是怎样连接的?理由是什么?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中设置了真实的问题情景,通过设计、分析实验验证等引出电路连接的两种最基本的方式,然后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比较,自己总结出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课堂上和课后,学生对电路的设计和连接表现出很大的兴趣,课下有不少学生仍在讨论电路的实际连接问题,积极性较高。两个重要活动:怎样使两个灯都能亮起来和串并联电路的比较,采用了学生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变学生接受学习为探究性学习,课堂上学生能积极参与,从实验中发现问题,从交流中学会分析问题,突出了本节课学习的重点。
另外,学生可以设计出体现串并联电路的电路图,但是没有将电路转化为实物连接的经验,特别是对并联电路的认识还不够清晰,所以在连接并联电路时出现一些问题,这个是教学的难点。课堂上让学生先将电路图转化为实物图,再用教学软件模拟实物连接,同时,学生交流对实物连接的理解,这样不仅降低了难点,也让学生体会到从电路图到实际连接是有一定差异的。
值得反思问题:如何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加强指导,同时注重学生中间互相帮助。考虑到学生能力的差异,学习小组的在设立时有层次的区分。各小组最终虽然完成了实验任务,但是有些小组没有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还有,教学时间还是比较紧张,如果能给学生更多的探究讨论时间,他们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可能才更有效。
【参考文献】
[1] 初中物理师教学用书.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 江苏省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作者简介】
张长胜,2001年8月工作,中学一级教师,多年来一直从事中学物理教学工作。在学术方面,将在教学第一线的感受和反思撰写成论文,每年都有高质量的论文发表或获奖。
教育格言:张长胜追求教育的长胜,在工作中辛劳着、思考着、成长着并快乐着。
作者近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