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模拟试卷(原创)
21届高三历史模拟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对于商朝遗民,文献记载,周武王时,“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使其弟管叔鲜、蔡叔度相禄父治殷”,周成王时,“周公迁殷顽民于成周(洛邑)……周公亲自监之”。由此可见周朝初年
A.贵族政治有所加强 B.礼乐等级得以落实
C.分封对象范围缩小 D.国家治理因时而变
2.下图丝织中心分布的变化主要反映了
A.疆域面积的扩大 B.工商食官的延续
C.区域商帮的推动 D.经济格局的变化
3.朱熹把人性分为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两种。天命之性是“专指理言”,理是纯善的;气质之性则是“理与气杂”,故有善有恶。为此他
A.主张以天理来克制人欲 B.强调事物差别不能改变
C.倡导存心养性发明本心 D.重视治经名物训诂之法
4..1291年,元政府制定的“市舶法则”二十二条,涵盖“舶物进口抽解和舶税”“有关上船出海和返航手续”“违禁物品查处”等多方面内容。该法则的制定是基于
A.厚往薄来,宣扬国威 B.官方主导,严禁私营
C.应对倭寇,实施海禁 D.规范贸易,保障税收
5.雍正帝要求广大臣僚用密折言事,比如一省之内,督抚、布政使、按察使、道台都可以独自上折密奏。当时除了雍正的少数几个心腹大臣稍敢勇于任事外,广大臣僚都“人人自危,斤斤自保。”据此可知,密折制度
A.削弱了中枢机构的权力 B.消除了君臣之间的隔阂
C.减少了政府的决策失误 D.助长了官场的因循之风
6.下表是近代某部著作的内容概要,对其理解和认识正确的是
一、用人察失,严禁朋奸 |
“治国必先立政”“因时制宜,审势而行”,反对“结盟联党之事” |
二、革除腐朽习俗 |
反对传统迷信;禁止饮酒及“一切生熟黄烟鸦片” |
三、实行新的社会经济政策 |
造火车、轮船,以兴车马和舟楫之利,办理邮政等 |
四、采用新的刑法制度 |
以法制为先,以遵行为要,……有法制而后有国家 |
A.旨在满足农民追求财富平均的理想 B.试图回答农民革命应向何处去的问题
C.推动实现农民阶级政权的鼎故革新 D.正式标志农民阶级实践了资本主义
7.1906年,曾接受洗礼的李杕在耶稣会主办的《汇报》上发表了《天演论驳义》,在多数华人刚开始接触《天演论》,对其不甚了解的时候,撰文反驳,并提出质疑。该文的发表在客观上 C
A.推动戊戌变法深入B.反映作者维护宗教立场
C.促进思想解放潮流D.阻碍近代自然科学进步
8.1912年10月,中华民国教育部颁布《大学令》22条:规定大学“以文、理科为主,文科兼法、商二科者;理科兼医、农、工三科或二科一科者”。还规定只要符合大学办学要求,“私人亦得设立大学”。这些规定旨在
A.适应国家建设需要 B.高扬民主科学旗帜
C.发展民办高等教育 D.培养学生个性自由
9.叶剑英说:“敢不敢打我军从来没有打过的大仗,敢不敢攻克敌人的大城市,敢不敢歼灭敌军的强大兵团,敢不敢夺取更大的胜利……已成为我军当时战略决策的重大问题。” 当时“我军战略决策”的主要目的是
A.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B.歼灭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C.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地区
D.摧垮国民党军队长江防线
互助合作力量大,劳动果实收获多
|
树》的年画。该年画反映出当时
A.一五计划已完成
B.人民公社齐努力
C.群众期盼奔小康
D.集体劳动促建设
11.《荷马史诗》中的《奥德赛》叙述了特洛伊战争后,奥德修斯在海上漂流十年,到处遭难。但他不畏困难,追求自由,追求自我实现,最后在神的怜悯下返回家乡。这表明作者
A.一定程度上具有人文主义思想 B.否定了神的意志和权威
C.冲破了人与神关系的思想束缚 D.肯定了“人是万物的尺度”
12.1585年,西班牙历史学家门多萨的《大中华帝国史》在罗马出版,被后世学者视为16世纪欧洲了解中国的百科全书,其资料来源不不仅有葡萄牙学者的著作,也有赴华使团的报告和带回来的中国书籍。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可补充印证中国明清社会风貌 B.地理大发现为其提供便利条件
C.了解中国是为了发动侵略战争 D.再度打通中断的中欧官方交流
13.马克思说:“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胎胞里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又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 B.十月革命建立新的制度框架
C.斯大林模式的形成与失败 D. 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的出现
14.下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就业人口分布变化的柱形图。据此推断,美国
A.普通高等教育已经大众化 B.社会阶层发生了新变化
C.第三产业的规模趋于稳定 D.福利国家政策不断完善
15.有学者提出,在西方美术史上,文艺复兴时期艺术被当做自然和现实的“一面镜子”,强调模仿和再现的价值,主体永远躲在艺术作品后面悄无声息,未能做到超越现实。人作为主体如何超越客体,拥有把人自身作为理解和反思世界的自觉前提这种主体意识,是开始生成于 C
A B C D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55分,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其中第16题—第17题为必做题,每个试题都必须做大。第18题为选做题,包括四小题,请选做其中的两小题;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
16.(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摘自美国《纽约时报》(1949年10月3日)头版内容
材料二 如果要成功地防御苏联将来的入侵,美国必须在亚洲保持一种最低限度的地位。这种最低限度的地位至少应包括在亚洲沿海岛屿连线上维持我们目前的军事地位,以及在战时阻止共产党占领这条线。这条线是我们第一道防御线,也是我们的第一道进攻线,从这里可以使用任何可以使用的方式,寻求减少共产党控制的地区。这条防御线应包括日本、琉球群岛和菲律宾。这种最低限度的地位可能控制主要的交通线,它们是美国在亚洲的重要地区战略发展所必需的。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NSC48/1(《美国的亚洲政策》)号文件(1949年12月)
(1)据材料一,判断《纽约时报》的这则报道,是否意味着美国对中国“新的中央政府”的态度与苏联一致?简要说明理由。(6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出台亚洲政策的历史背景,说明20世纪50年代美国实施这一政策的重大举措。(6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美国对新中国成立所持态度,以及出台亚洲政策的主要目的。(6分)
17.(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重要会议(摘录)
时间 |
会议名称 |
主要内容概要 |
1921.7 |
一大 |
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明确党的奋斗目标和今后党的中心工作,成立党的中央机构——中央局。 |
1922.7 |
二大 |
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当前阶段的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
1923.6 |
三大 |
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 |
1927.8 |
八七会议 |
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
1935.1 |
遵义会议 |
集中全力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
1935.12 |
瓦窑堡 会议 |
提出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批判了“左”倾关门主义错误,决定“人民共和国”口号替代“工农共和国”。 |
1937.8 |
洛川会议 |
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强调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 |
1945.4 |
中共七大 |
提出了党的政治路线;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
1949.3 |
中共七届 二中全会 |
提出了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提出了革命胜利后党在各个方面的基本政策。 |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校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议》(上册)
提取表格中有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有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18.【选做题】本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
A.(12分)【重大历史改革回眸】
材料 由于拓跋鲜卑刚刚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母权余威强盛,而母权强盛的社会现实成为北魏前期统治者在宗庙祭祀中重视女性祖先的重要原因。北魏前期的祭祀还表现出自然崇拜特点。统治者通过大肆祭祀自然神祇增强统治阶层内部凝聚力,获得北魏征服区域民众对北魏政权的心理认同感。
伴随着孝文帝祭祀的仪式性表演,华夏圣君日益成为北魏政权的政治祖先,与北魏统治者的血缘祖先结合成为北魏政权的祖先神,成功论证了孝文帝及其所代表的北魏政权的正统性。孝文帝还通过大力祭祀儒家先贤为北魏社会构建起一套完整的伦理道德秩序,成功实现了北魏统治下的各个阶层的有效控制。
不同的祭祀内容体现了北魏统治者不同的政治需求,而不同的政治需求又反映了北魏不同时期的阶段性政权特征,这些最终决定了北魏祭祀制度发展的方向。
——摘编自刘凤雪、赵昆生《北魏祭祀制度研究》
(1)据材料指出北魏祭祀对象的变化。为此,孝文帝还采取了哪些移风易俗的措施?(6分)
(2)据材料与所学知识,概括北魏祭祀制度变化的积极影响。(6分)
材料 进入民国,人们获取知识的手段更加多元化。报刊、著作中拿破仑名字出现的频率不断提升。据笔者初步统计,民国出版的有关拿破仑的论著有十余部,在报刊上刊载的以拿破仑为标题的文章达250余篇。这个数量超越了国人对本国历史人物的追捧。……尽管由于袁世凯的倒行逆施,拿破仑作为民族精神的建构主体一度遭到质疑,但是随着民族主义的勃兴和抗日战争爆发后救亡意识的高涨,拿破仑形象所引发的政治效果,成为凝聚时代精神的重要思想资源,表达了国人反抗国家遭受屈辱的诉求,成为激发爱国热情的有力武器。
——赵少峰《拿破仑形象在中国的塑造与传衍》
(1)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民国时期拿破仑形象受到质疑和肯定的原因。(6分)
(2)据材料指出拿破仑形象在中国“塑造与传衍”的价值取向。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应秉持的方法。(6分)
C.(12分)【探索历史的奥秘】
材料 帕卡尔石棺盖板上的线刻图像体现着古代玛雅人有着原始的宇宙观与思维方式……因玛雅文明发达的农耕文明作为先决条件,自然界一年四季、寒暑更替的时间概念显得尤为重要。在玛雅人的观念里,时间是周而复始、不停轮回地循环着的,这也渗透进入统治阶层的统治理念、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玛雅文明中将人类生活的中界定义为五瓣梅花结构,且统治者位于其中心位置,也表明统治者拥有超自然的力量。为了使他的权力具有合法性与合理性,将天、地、人之间的关系反映到玛雅宇宙观的认知体系,并以宇宙观促进宗教活动……这些宗教信仰渗透进入玛雅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构筑了玛雅人的宇宙空间结构、神灵体系、创世演变、宗教仪式、死亡与重生以及国王与贵族的地位与作用,从而维系了古代玛雅社会的稳定运转。
——吴思佳《玛雅墓室壁画的宗教意义———以帕卡尔石棺线刻图像为例》
(1)据材料概括指出影响古代玛雅人宇宙观与思维方式的主要因素。(4分)
(2)据材料与所学知识,概括玛雅宗教的特点,并概述玛雅宗教发展的表现。(8分)
D.(12分)【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材料 明代长城是历代长城中体系最严密、留存最完整的长城军事防御系统。长城防御体系包括长城本体和沿线的军事聚落,军事聚落包括驻防合一的卫所、堡寨,驿传(烽传)运输系统中的驿站、烽燧、墩台。明长城军事防御体系包括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的完整构成要素结构。
明长城防御体系内在价值的评估,是对其文物价值的具体解释,是长城保护与修复工作的前提与基础,也为其今后修复设计与展示利用的工作提供了研究和发展方向。对于明长城防御体系的内在价值,也可以分为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以及社会价值进行具体的分析与评估。
——摘编自徐凌玉、张玉坤、李严《明长城防御体系文化遗产价值评估研究》
(1)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明长城军事防御体系中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构成要素。(8分)
(2)据材料与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长城防御体系的内在价值。(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