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教学能手评比
例谈课标下高中体能模块的教学策略
——参加无锡市教学能手评比有感
朱建军 程明根
(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 江苏江阴 214400)
摘 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出现了体能模块。区别于运动队训练,高中体能教学如何开展,这是摆在体育教师面前的新课题。笔者回顾两年来参评省、市级体育优质课,大市教学能手的经历,从知识体系建构,到教学内容、练习方式和评价手段等方面来探究如何提高体能模块教学质量,总结经验,提出教学策略,服务教学实践。
关键词:课标 体能模块 教学策略
On the teaching strategy of physical fitness module under the curriculum standard
Zhujianjun chengminggen
(jiangsu nanjing high school,jiangyin city,jiangsu province,214400)
Abstract:There is a new physical fitness module in the curriculum standard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in ordinary high schools (2017 edition). Physical fitness module appears in the curriculum standard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in ordinary high schools (2017 edition). Different from sports team training, how to carry out physical education in senior high school is a new topic for PE teachers. The author reviews the experience of participating in provincial and municipal high-quality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and teaching experts in big cities in the past two years, and explores how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physical fitness module from the aspects of knowledge system construction, teaching content, practice methods and evaluation means, sums up experience, and puts forward teaching strategies to serve teaching practice.
Key Words:Curriculum standard;Physical fitness;Module;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我国学生体能与身体素质持续下降已成为家庭、学校、社会普遍关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及时出台,它与之前的(实验版)最大的区别是删除了课标(实验版)必修的田径类项目部分,增设了必修必学的体能模块。而体能、健康教育和运动技能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平行关系。体能是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是体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为与健康相关的体能和与动作技能相关的体能。体能模块包括体能发展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测量与评价体能水平的方法、体能锻炼计划制订的程序与方法、有效控制体重与改善体形的方法等内容。那如何在课堂上将体能模块教学内容进行贯彻,怎样才能上好一节体能课呢?笔者参与了市级高中体育优质课(体能模块教学)与大市体育教学能手评比活动,通过亲身参赛、交流查验和专家讲评等一系列学习、实践,得出以下四方面提高体能课教学质量的策略。
1 以高中学生认知为基础,建构体能模块知识体系,建立单元教学计划。
高中学生朝气蓬勃,具有较高的认知和探究学习能力,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和较稳定的心理状态,同时他们也渴望学习一些新知识。
笔者在活动中观看到如下两堂体能课,分别为健身操内容与耐久跑内容。但两节课学生均出现相似反馈:1.学生在完成所教健美操动作和不同路线的耐久跑后,很想知道所练什么,为什么这么练;2.存在一些兴趣不浓的同学,练习不够,运动心率不高。
之前还看到的一堂以心肺耐力为内容的体能课,本节课打破常规,不按多数教师采用的诸如定时跑、定距跑等中等强度较长时间的练习来发展心肺耐力,而是以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为教学内容,力求从HIIT的视角来重新审视心肺耐力,在通过HIIT训练来发展学生心肺耐力的同时,强调在体验中掌握HIIT练习发展心肺耐力的原理与方法。在课的开始他就介绍了靶心率,组织学生进行靶心率的测量。在基本部分介绍HIIT的概念,以及HIIT训练对发展心肺功能的作用。以此来在每个站点练习结束时进行即时心率的测量与记录,提出进阶/退阶练习模式,引导学生通过靶心率调整练习强度。
两相对比不难看出,健身操课老师虽也一直强调“最大心率、最适宜心率”,但没道明测量方法与练习意义,更没有措施在课堂上执行。学生不知这些指标对锻炼效果的积极作用,被动接受练习,不知道为什么这么练。耐久跑课,教师讲授了呼吸方法也在课堂上练习了,但这只是停留在初中的耐久跑知识层次,没站在终身体育、大众健身的高度,所以高中学生的求知情绪练习兴趣也不高。而另一节心肺耐力体能课,作为该模块第一课时则有体能专项知识靶心率的介绍和课中学生实际的测量与记录,以及依靶心率对站点练习进行进阶退阶的强度调整等内容。在单元教学计划中还体现出下节课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以提升心肺耐力为目的的HIIT体能锻炼计划并实施。以此递进的讲授符合本学龄段接受层次的知识,形成符合该单元的体能知识体系。
所以在体能模块教学中,我们需研读高中教材科学发展体能这章,选择不论是与健康还是与动作技能相关的一项体能作为教学模块,依据发展体能的原则,传授相关理论知识,制订单元计划与课时计划。比如健身操它是可以作为手段来发展心肺耐力的,按课时我们可以再传授燃脂塑形、心率指标等体适能知识。如耐力跑,我们要站在培养终身体育锻炼意识这一高度,结合大众健身跑运动,提出配速跑概念,提高高中生可具备的控制速度跑的能力,找到与自己身体相适应的健康跑的合理速度感觉及心率。
有了符合高中学龄的各体能发展的知识体系,学生才不会盲目地去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任务,才会“知其所以然”的有主动性的参加身体锻炼,才能从能运动走向会运动、懂运动,并最终爱上运动、终身运动。
2 以“身体知”为体能课的学练主线,挖掘教材,选取内容,获得锻炼。
一堂好的体能课一定是有课堂教学主线的体能课。主线是轴,是学练部分的脉络,是内容安排的根据。新课标中阐述了体能课的11条教学内容,体能课是以发展身体素质为宗旨的,所以培养高中生在速度、力量、灵敏、协调等方面的“身体知”能力是高中体能课的基本主线。以此为依据,挖掘球类、田径、体操等各类教材,选取适宜的教学内容,在运动技术的练习中使学生获得肌肉感觉,发展素质。
在一堂发展力量与协调的体能课中,教师指导学生始终利用一根旧自行车轮胎,从柔韧、协调性练习到下肢、腰腹力量练习,最后再两人互助练蹬地挺髋发力。使高中生对力量由下而上的传输有一个良好的身体感觉。再如一堂发展核心力量的体能课,教师先介绍核心力量的概念,发展肌肉力量的一般方法;再由理论指导实践,进行常见的几种腰腹力量练习。通过站点循环进阶练习,使学生掌握练习方法,体会收腹、挺髋产生的肌肉感。最后拓展练习将课升华,由垫上过渡到站立位挺髋收腹协调发力练习。使学生核心力量得到锻炼的同时学得知识,并衔接下节课,贯穿单元主线。
而一节课时间有限,体能课总课时也有限,我们只有围绕课堂主线,选取适宜的有针对性的内容供学生体验。有几节体能课,只是把一些跑、跳、平板支撑、仰卧起坐等动作形式串联,安排给学生练习,所练人体肌肉部位较多,想要发展的素质也很多,但其实一堂课上解决不了那么多问题,我们只有更专业更有针对性的进行内容的安排与学练,才能在每一节课上更高效的重点提高学生某方面体能素质,更多的增强高中生体能锻炼的获得感与“身体知”。如发展灵敏与协调的一节课上,教学内容是先利用绳梯进行各种脚步动作练习,技术动作由易到难。有双蹦练习(连蹦与侧蹦),单脚练习(单步练习、双步练习、进出练习等)。然后到第二阶段是结合篮球的边运球边脚步练习。有开合跳+运球,双蹦+运球,侧向弓箭步+运球等。以此递进的更有针对性有重点的练习形式来发展学生的灵敏与协调。
3 教学内容适宜丰富,练习方式多样有趣,避免课堂枯燥乏味。
高中体育体能课教学不是运动训练课。面对充满求知欲的学生,我们要培养他们核心素养,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所以课堂教学内容要合适丰富,练习方式要多样有趣,提高学生学练兴趣,最终培养其终身体育意识。
在纠正身体姿态,解决含胸弓背这个课题时,授课老师分了四个站点,分别是跪式支撑平衡、俯身飞鸟、俯卧抬体、坐姿扩胸。学生由4个小组长带领至各站点进行练习。学生含胸弓背主要是因为长期以错误动作伏案学习造成的,是胸、背部肌群功能不平衡引起的。胸大肌、胸小肌比较强,斜方肌中下束、菱形肌等背部肌群比较弱。解决的方案包括对比较强和紧张的胸部肌肉进行拉伸以及对比较弱的背部肌群加强锻炼。所以教学所练动作均应遵照以上解决方案,实现胸背部肌肉平衡发展,达到纠正与预防含胸弓背不良体态的目的。本课选取了力量类、支撑平衡类、柔韧类的技术动作来锻炼胸背部肌群,而所选的都是学生在教室内外均能操作的动作,即是所谓的微运动,内容适宜,有一定趣味性,且不过多受场地限制,练习方便有效,能很好的鼓励学生在课上课后自主练习,完成教学任务,并能尝试制定预防与纠正含胸弓背体态的体能锻炼计划。
在教学形式上,教师采取“分——总——分——总”的方式,先四小组分组练习,再在韵律操音乐下带领学生一起进行功能性操练习,所练动作也即是各站点动作的精选与典型。然后以此集体练习指导为基础再进入下环节的站点循环练习,最后再进行集体的展示与评价。这样较新颖的“韵律操+器械”的课堂主体部分教学内容,“分——总——分——总”的教学形式,丰富、活跃了课堂,提高了学练兴趣,大大促进了学生锻炼效果和教学质量。
同时所用器材也是课堂上、生活中简便易找易用的。比如厚厚的书本、字典、矿泉水瓶可替代哑铃进行练习。比如要学生练习“扔”这个动作的准备姿势——扩胸展体,选用常用的羽毛球进行操作,既可以迁移正手击高远球动作,满足部分羽毛球爱好者学练愿望,又增加风阻力,使男生不致扔的太远,互相之间比一比,提高练习兴趣,活跃练习氛围。而女同学却采用自制的简单趁手的纸团进行操作,既符合了新课标就地取材、自制器材理念,又便于女生握住,好发力,扔的远,激励女生提高学练积极性。
4 利用评价工具对学生获得感进行合理评价。
高中体育与健康学业质量是在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方面表现出来的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它不仅包含了体能数据,还包含了体能认知、健康行为、体育品德方面的评价。一节课与一个单元的结束,我们都要及时进行评价,可以利用课标上提供的评定表,也可以自己设计评价表,但总体原则,就是围绕评价的几大方面,进行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
如一节发展协调与灵敏素质的评比课,就是由各小组长使用自制的评价表记录练习达成情况,组员与各小组间互相比赛。以一张评价表贯侧与整堂课始终,很好的发挥了评价表的指导、激励、管理、教育等功能,使学业质量水平评价表服务于学生,又引领于学生。
课标下高中体能模块教学是一个开端,是顶层设计重视学生体能素质的信号,是高中体育教师集思广益寻求如何进行课堂教学的契机。以上四点策略是笔者对体能模块教学实践操作后的一个感悟与认识;也是参加多场评比课,听多位专家、教研员点评指导后的凝炼与思考。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高中体能模块教学这条路还很长,还需要专家学者给出更多见解指导,需要教师在一线教学中进行更多探索得出有效结论。
参考文献:
[1]莫磊,万茹.关于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增设“体能模块”的思考[J].体育教学,2014.
[2]张新.普通高中体能模块课程内容构建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7.
[3]蔡瑞金,薛小安,胡斌,季浏.运动负荷与反馈方式对高中生体能与体育学习积极兴趣的影响[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9,53(06):79-85+93.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