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云老师送教下乡:大班语言活动《搬过来,搬过去》
大班语言活动:搬过来,搬过去
江阴市辅延中心幼儿园 石云
【活动目标】
1.观察PPT,理解鳄鱼和长颈鹿共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初步理解因果关系句式,并尝试用“因为……所以……”表达图意。
3.能积极参与活动,体验绘本阅读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乐
【活动过程】
一、《婚礼进行曲》音乐导入
1.师:小朋友,老师带来了一段音乐,我们一起来听听看,是什么音乐?播放《婚礼进行曲》
2.对,是《婚礼进行曲》,看是谁结婚了?(鳄鱼、长颈鹿)
3.谁是新娘?谁是新郎?
4.新娘长得怎么样?新郎长得怎么样?(长颈鹿非常高大,鳄鱼非常矮小)
二.欣赏PPT课件,猜测故事
(一)播放PPT,引导幼儿仔细地观察画面,找到答案。
1.师:结婚了就是一家人,自然要住在一起,你们觉得他们会住在谁家?
2.理解故事前半部分:搬过来
引导幼儿运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大胆表达。
3.长颈鹿搬进鳄鱼家不幸福,那怎么办呢?
(二)播放PPT,理解故事中间部分:搬过去。
1.鳄鱼先生不想长颈鹿这么辛苦,他深情地对长颈鹿说:“亲爱的老婆,要不我搬到你那儿去住吧。小鳄鱼住大房子总比大长颈鹿住小房子要好得多。”
2.于是他们收拾好行李,搬进了长颈鹿的家。现在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了吧?来,我们一起到后面来看一看,长颈鹿和鳄鱼现在过得怎么样?你看到了什么,谁愿意来说说?
3.为什么鳄鱼和长颈鹿搬过来,搬过去都会遇到这么多麻烦呢?
幼儿自主讨论,“可以跟你旁边的朋友一起商量,看有什么好办法帮助他们。”鼓励幼儿清晰简洁的说出自己的办法,引导幼儿针对一个问题想出多个解决方法。
4.小结:你们想的办法都很棒的,那么这些想法会不会帮助到他们呢?他们现在会在干嘛呢?
(三)欣赏PPT课件,理解故事后半部分:伟大的计划。
1.观看PPT,提问:他们在干什么?为什么画房子?原来他们有一项伟大的计划,他们在造一座新房子。简单讲述鳄鱼和长颈鹿努力的过程。
2.瞧,新房子造好啦!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他们的新家,看看,他们设计了哪些好办法来解决这些麻烦的?还有哪些地方也设计得非常巧妙?
三、播放PPT课件,揭示故事结果
1.小结:长颈鹿和鳄鱼终于可以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再也不用为身高而烦恼了。这真是一个很特别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就叫《搬过来,搬过去》
2.提问:你们喜欢故事里的鳄鱼和长颈鹿吗?为什么?
【活动点评】
一、取舍----目标定位明确、具体化。
一个优秀的绘本隐含了诸多的元素、价值,但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东西都一股脑地给孩子。考虑到如果以情感为中心、以精神萌发为重点来设计活动,对于中班幼儿显然是有很大难度的。因此,教师从语言的角度切入,以发展幼儿语言表达作为教学的重难点,也就是第一、二条目标:观察、理解鳄鱼和长颈鹿共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初步理解因果关系句式,并尝试用“因为……所以……”表达图意。合理的取舍让我们避免过于功利的灌输与说教,而是让在幼儿的充分讲述中自然体验作品的趣味性,萌发遇上困难要积极面对的初步意识,充分发挥了绘本故事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独特优势。
二、挖掘----教学内容适当删减、详略得当。
绘本教学必须从孩子出发对作品进行再加工。教师在对教材反复研读、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抓住核心内容,挖掘典型情节、适当删减内容、合理改编画面,重组幼儿绘本。如一开始鳄鱼与长颈鹿的结婚照是教师自己设计的,书中是没有的,配上婚礼进行曲,一下子就把幼儿吸引到故事情景中来了;把鳄鱼和长颈鹿遇到的麻烦重新整理,分类重组在同一张PPT上,这样的改编既突出中心主题,又便于幼儿有序观察连贯讲述;而把开头的比身高图片剪贴到了后面呈现,则是为了凸显鳄鱼和长颈鹿的麻烦都是身高惹的祸这一中心线索而特意进行的调整。另外教师还把一些睡觉、用餐等在本活动中不太重要的图片进行了删减。这些处理都是立足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学习特点,都是围绕活动重点进行的有目的的调整与删减。
三、支架----有效化解活动难点。
中班幼儿的语言表达呈现出由简单句向复句发展的趋势,但容易出现表达错误。如,常常用了“因为”却没有“所以”,教师巧妙设计使用了小图片。图片的及时介入帮助幼儿理解并提供了讲述的支架,有效地降低了讲述难度,化解了教学难点。当幼儿讲述遇到困难,出现忘记使用关联词时,教师没有生硬地停下来进行纠正,而是在旁边给予适当的小提示,或是等孩子讲述完再进行整理提升,教师的等待和语言支持也使用得恰到好处。
四、组合----教学策略平实高效。
第一部分搬进鳄鱼家中遇到的麻烦,采用的是集体式多页阅读,老师有目的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细节,学习用完整句式讲述,这时的集体阅读就像是老师在扶着孩子学走路,花费了不少时间,为后续的阅读讲述打下基础;第二部分搬进长颈鹿家发生的故事,采用的是分散的自主阅读,能力强的孩子可以依据刚才的阅读经验进行个体的自主阅读,能力不太强的孩子可以在和老师、同伴的交流中尝试自主阅读。课堂上还有诸如模仿长颈鹿弯腰走路、撞头等一些角色移位的小环节,教师夸张、煽情,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的使用,这些不同形式的组合使用,不仅是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体验作品角色情感,更是考虑到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而有意设计的,关注了活动形式的动静交替、集体与个别活动相结合等因素。
另外,阅读活动中教师的提问与回应做得也是不错的:“猜猜他们会搬进谁的家?长颈鹿搬进鳄鱼家后,他们生活得幸福吗?”贴近幼儿生活的猜想式的提问让幼儿想说;为什么睡觉时长颈鹿的脖子伸到了外面?为什么搬过来搬过去总会遇到很多麻烦?围绕绘本核心开放式的提问让幼儿敢说;而教师及时的质疑、追问和有效灵活的回应让活动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