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在研项目

班级文化建设8:培养学生自律能力 提高班级管理效力

发布日期:2020-10-28 12:20:44     来源:jiangle

培养学生自律能力 提高班级管理效力

江阴市实验小学 陈蕾

说到班集体,就不得不提到学生和班主任这两个重要角色。纵观现在的班级管理,往往强调“他律”,也就是班主任充当管理者,学生为受管理者。我们应该适当转变班级管理的模式,变“他律”为“自律”。

培养学生自律能力的策略:

(一)制定完善班规,加强自我监督

对于一个班级学生来说,首先要树立班级正确的舆论导向,给学生提出班级规范和要求,促使他们将集体的荣誉与自我的荣辱挂钩,检查自我是否符合班级准则。

1. 班规内容的制定,由学生提出、讨论、通过

基于这一点,我每接一个新班,都要制定班规,依“法”治班。我把“立法权”交给了大家。没想到这帮孩子还真能干,他们首先推选几位同学组成一个“立法委员会”,负责班规制定事宜。班级同学分成四大组,先小组各商定一份班规交上来,再他们讨论,确定一个大致框架,然后在班会课上,把整合了四小组意见后的班规一条一条交由同学们讨论通过。我很担心他们这次立法的结果和我原来的班规相差很大。

班规通过后,我仔细琢磨,发现内容其实与我的“旧法”差别不大,只是有些提法不同。他们同样从品德、学习、纪律、卫生、礼仪、行为规范等方面进行“提案”,考虑得很周到。在往后的日子,由于这些目标和措施完全是由他们自己商定的,所以大家在执行时显得更主动积极,对自己的日常行为要求也变得更严格了。比如说早上的卫生工作不到位,原来是需要个人扣星,重新打扫直至过关。现在呢,他们要求卫生工作不到位的同学自我分析原因,然后要在班上说明情况,再次重新打扫,直至过关,这样一来难度更大。我有点担心能不能执行下去,没想到执行了一学期,居然没有人反对,而且一到时间,全班孩子就主动打扫,小干部自行检查反馈班级卫生工作处理井井有条,我的担心也就多余了。

由此看来所有的规定,只有当它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认知时,才是最有效的。

2.班规内容的完善,由学生发现、修改、通过

班规制订不一定一开始就非常完善,还要经常组织讨论修改完善。我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同学们日常的行为表现,一旦发现班规中存在的问题或班内的不良现象时,就及时记录下来,并鼓励他们在班会课上大胆提出,从而引导全体学生对班规进行共同修改、调整、通过。

(二)鼓励坚持落实,创建自律环境

1.民主选举

以前班级的小干部最后都是由我任命。事前,我总要做一番考察,把自己认为有威信、有组织能力的学生安排到合适的岗位,组成班委会。

但是政变之后,学生提出来,现在他们的班干部全部要民主选举,而且是差额竞选。我再一次忐忑:落选的怎么办?他心里受得了吗?人员会不会不合适“这一点老师您就别操心了,我们大家都做好了心理准备。”负责的同学信誓旦旦说道。我一看他们的选举方案,哦,原来是几个人竞选一个岗位!同意让他们民主选举。

选举的那天,同学们都慎重地投上了自己的一票。结果选出了以林泽峰为首的新一届班委会。我心目的人选都在其中。看来“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2.培养班干

班委会成立后,小班干们就按照职责,各自处理自己负责的事情。比如,班长要对班级全盘负责,发现问题,要督促相关班干部及时处理。遇到重大事情,要主持召开班委会,讨论决定。学习委员负责学习方面的事,列出未交作业的学生名单,还要向同学推广好的学习方法,等等。没想到,运行一个学期以来,还真是像模像样。

3.因材施“管”

我根据班内同学不同的性格、行为特点,还在班级内开展分层管理。

对于优秀生,我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但自已要做好,而且要主动帮助同学共同进步。当这部分学生违反班规时,要扣去相应的红星,还要他们对自己的行为作出深刻的反思;对于中等生,鼓励他们向优秀生学习,争取比他们做得更好。当这部分学生违反班规时,除了要扣去相应的红星之外,还要主动和我交流分析原因等;对于“问题学生”,当他们犯错误时,并非马上“判刑”,而是鼓励他们想办法弥补自己的过失,可以为学校、班级、同学做好事,哪怕是捡起地上的一个垃圾,我也会及时表扬,和他们建立信任感,使他们从思想深处体会到老师、同学是为了自己好,从而能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三)全面开展管理,激发自律动力

1.多创造机会参与自我管理

班的很多工作,不管难易大小,我都让所有的学生试一试,学生能干的事情,我坚决不插手。我认为,班主任要大胆放手,把一些具体事务分派下去,建立层次分明的立体型管理体系,如工作分工、书刊保管、活动组织、班规制定等。这些小任务分派下去了,如果做好了,我在班上给他们肯定、鼓励和表扬,做不好,我还会让他们自己去相互寻求帮助,协调解决实在无法解决,可以请求老师支援

2.多挖掘闪光点,促进自我向上

美国著名社会学理论的创始人班图拉认为,人不是按绝对真理去行动,而是按照他掌握的真理去行动的。而有时我们恰恰就忽略了这一点,是非长短一刀切,几次考试不理想就是“差生”,几次犯了纪律问题就是“劣生”。信心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多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能提高信心,让他们产生追求成功的力量。

(四)实施自律评价,不断完善自我

我们班学生每人自设一本《评星本》,本子中记录着个人每一天各方面的评比情况,其中包括班干部的评价,自己的评价,家长的评价,还有老师的评价。每周进行一次总结,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班干部自评、互评等,综合评出“每周之星”和“进步星”,并发出“表扬卡”。在学期中和学期末,根据“表扬卡”和红星的数量,综合各方的评价,评出“期中(期末)明星”“进步星”“优秀班干部”等。这种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结合起来的方式,促使每个学生自觉地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教育,和自我改进,最终“他律”走向“自律”。

道德教育的最高目标是教会学生学会自律。我认为只有当学生自觉地形成“自律”意识,提高“自律”能力,能自主地管理自己,管理班级,这样的班级管理才是真正行之有效的。


技术支持:江苏迅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