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惠娟获江阴市业务园长教学比武一等奖
大班音乐故事表演:蛤蟆爷爷的秘诀
设计意图:
《蛤蟆爷爷的秘诀》是一个充满了悬念和惊喜的故事。勇敢、机智的蛤蟆爷爷,由胆小转变为勇敢、机智的小蛤蟆,还有三个有点可恶又有点愚蠢的敌人,使故事更加具有吸引力。
当我拿到这个绘本的时候,我想,如果要把这个绘本做成童话剧,我该怎样把这个过程生成一个主题活动。语言活动的第一课时,我让孩子了解故事内容,熟悉角色,并且引导他们把里面的对话创编成了朗朗上口的儿歌。孩子们非常认真、投入,特别是听到怪兽把蛤蟆爷爷做成了三明治,将要吃下去的时候,我能感觉到孩子们的紧张,当听到怪兽扔掉蛤蟆三明治逃走后,他们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当读着自己创编的儿歌时,孩子们的表情是那样的兴奋和骄傲。但第一课时我没有揭示第三个秘诀,给他们留了一个悬念。
第二课时,我把目标定位在表演故事。我制定了这样两条目标:1.进一步熟悉故事内容,了解蛤蟆爷爷的第三条秘诀,并能随音乐有节奏地进行角色对话。2.能用肢体动作、不同语气和夸张的表情大胆表现角色形象,愿意在背景音乐的伴随下表演故事。儿歌式的对话是孩子自己创编的,已经给他们留下了一定的印象,不用再多花时间,因此,我把重点放在能随音乐有节奏地进行角色对话和动作、表情的引导上。我选择了比较具有戏剧性、能体现强弱对比的神曲《忐忑》作为对话的背景音乐。第一段对话中,面对饥饿的大蛇,要求蛤蟆的声音要凶狠、响亮,在气势上压倒敌人;第二段对话中,面对凶猛的鳄龟,蛤蟆要低声,表现出用调虎离山的策略把这个敌人引向另一个敌人的智慧;在第三段对话中,面对可怕的怪兽,蛤蟆的语气要显得气愤、不服气。
由于故事中的蛇、鳄龟和怪兽,这些形象都比较难表现,所以我想,活动中教师是否该给予孩子这些角色形象的动作模型的引领?这样,既可以让孩子模仿,也能引导他们创编不同的肢体动作。
活动目标:
1.进一步熟悉故事内容,了解蛤蟆爷爷的第三条秘诀,并能随音乐有节奏地进行角色对话。
2.能用肢体动作、不同语气和夸张的表情大胆表现角色形象,愿意在背景音乐的伴随下表演故事。
活动准备:绘本,ppt
活动过程:
一、回忆故事内容,猜测第三个秘诀
1.出示绘本,说出故事名称,回忆故事主要情节。
2.猜测第三个秘诀,带着悬念和活动要求进入下一个环节。
活动要求:加点儿歌,编点动作,配点音乐。
二、分段表演故事(出示相应的ppt)
(一)遇见蛇的情节
1.随音乐一起做蛤蟆散步的动作。
2.请幼儿模仿蛇的样子,评价孩子的造型,引导幼儿边做动作边加上对话。
蛇:我好饿,我好饿,我要把你们当午饭。
蛤蟆爷爷:鼓起来,鼓起来,你有本事就来吃。
3.配乐表演,老师做蛇,幼儿做蛤蟆爷爷,一起对话。交换角色再次表演,鼓励孩子用夸张的动作语气来表现角色形象。
4.巩固第一个秘诀——勇敢,随乐表演“散步+遇见蛇”的情节。
(二)遇到鳄龟的情节
1.请幼儿模仿鳄龟的样子,表扬有不同表现的孩子。
2.回忆对话,引导孩子配上合适的动作。
鳄龟:我好饿,我好饿,我要把你们当点心。
蛤蟆:快快追,快快追,追上肥蛇吃个饱。
3.男、女小朋友分角色表演,交换角色再次表演。
4.巩固第二个秘诀——机智,分角色表演“散步+遇见大蛇+遇见鳄龟”的情节。
(三)遇到怪兽的情节
1.引导孩子模仿怪兽的动作,回忆怪兽和蛤蟆的对话,
怪兽:我好饿,我好饿,我要把你们都吃掉!
小蛤蟆:扔野莓,扔野莓,让你吃不成三明治。
2.一半幼儿当怪兽,一半幼儿当蛤蟆,一起玩第三段。
3.分配角色,听音乐完整表演故事,鼓励幼儿大胆表现。
三、揭示第三个秘诀
1.请幼儿自主猜测蛤蟆爷爷的第三个秘诀。
2.回归故事结尾,揭示第三个秘诀:一个靠得住的朋友。
3.情感迁移:你有靠得住的朋友吗?他是怎样帮助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