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在线研讨

关于提升儿童阅读素养的几点思考(孔晓燕)

发布日期:2020-10-15 14:50:56     来源:chenyunli
问题1:影响儿童阅读素养提升的因素有哪些?
个人感觉最重要的是 阅读环境和阅读方法。
学生阅读素养不够,往往体现在读得少,肚内空空,不会读,走马观花。
观察发现,好多爱阅读的小孩子,更多地是在大人的影响教育下走向阅读的。老师的推荐,家长的潜移默化,家庭班级阅读氛围的创设,让孩子逐渐喜欢上阅读。所以,我把阅读环境的影响放在第一位。
第二,阅读方法。阅读素养的提升,是需要有能力的大人进行引领。以前和家长交流时,常有家长说书看了不少了,没有用,阅读不会做,作文干巴巴,可能,这就是阅读素养没有在阅读中得到提升的表现,因为没有掌握阅读方法。有专家认为,让孩子读就可以了,慢慢会喜欢上阅读的;有专家认为,读书是要教的。这一点,也是我比较矛盾的,仅仅读就可以了吗?怎么读?到底要不要教方法?现在我越来越觉得,应试与素养并不矛盾,圈划批注积累,推测联结对照,整合分析判断,这是需要我们去教的。没有方法的读,就会产生前面家长所反映的问题。也许刚开始起步时,可以简单点,但是随着推进,这些方法要教要练,才会有素养的提升。
 
 
问题2:在平时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你深入思考过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如何促进儿童的阅读素养的提升吗?有哪些具体的做法?
 
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教给学生一些读书的方法,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掌握了方法,才能慢慢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教师的指导得法,学生的运用得当,能让学生切实的打好阅读基本功,培养自主意识,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并促进阅读素养提升。
其实,我们每个语文老师平时的的课堂教学就是在为阅读素养提升服务。
课内研读:课内精读教方法
以一篇课文为例,第一个层次是初读,一般放在预习时提出要求,读准字音,扫除读音障碍,整体感知课文,标记疑问处,阅读的目的要求明确了,学生便在读的过程中仔细认读,积极思考。
第二层次的读属于精读,课堂上围绕主线,针对一个话题展开师生交流讨论,学生带着问题采用多种读书方式,轻声读、默读、边读边想像等等进行充分读书,自主思考。结合重点段落重点句型,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策略进行阅读讨论,在关键地方点拨引导,从而培养学生“读、思、悟、明”的能力。
第三个层次的读是要求学生寄情于读,或者说在感悟后学生的个性化的阅读。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说说、评评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学生的身心放松了,思维激活了,阅读自主了,个性也就发展了。
课外阅读:课外延伸用方法
一是把课本涉及到的作品作为重点推荐对象(统编教材的快乐读书吧),让学生读与课文有关的作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课外拓展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比较阅读、仿写学用、课后随感等等,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与课文本身找好一个切合点,可以是内容上的,也可以是写作技法上的,这要依据文本特点和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而定。
二是结合学生特点,结合生活实情,推荐一些适合学生现况的优秀作品中,这样可以接近生活,更接地气,学生会更喜欢点,会在书中读到自己。当然,有些方法在精读中不太会涉及,那么在整本书阅读时,可以慢慢渗透。
 
问题3:在儿童的阅读素养的提升中,你有哪些困惑,哪些是可以解决的,哪些是需要学校或者工作室层面进行探索和支持的? 
第一,依然是老问题。学生作业多,时间紧,在校阅读的时间何来?教师也需要合理的阅读时间的安排。
第二,个人对于儿童文学的认识与了解太少,也属于肚内空空,当推荐好的作品给孩子时,常常参考一些阅读大咖的推荐书目。当带着孩子一起阅读时,虽然也有读前读中读后三环节,但是个人引导的能力需要专业指导,需要提升方法。
第三,课程化,系统性,特别时对于我们常常在3-6年级之间循环的老师,要有整体构架。这个是极为欠缺的。
个人浅见。

技术支持:江苏迅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